首页 > 维修理论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展维修维保基础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4-17访问次数:打印

飞行时间质谱仪为一种非常常用的质谱仪。一个离子漂移管为这种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通过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加速后往无场漂移管中进入,并且用相同的速度往离子接收器飞去。越大的离子质量,到达接收器需要花费越长的时间,越小的离子质量,到达接收器需要花费越短的时间,按照这一原理,能够根据m/z值大小来分离不同质量的离子。


210914_0.jpg

Waters Xevo G2-XS Tof 飞行时间质谱(点击图片查看产品详情)


发展

飞行时间质谱仪利用离子在一定距离真空无场区内根据不一样的质荷比往检测器用不一样的速度到达,从而使质谱图的质谱仪建立。真空系统、记录系统、检测器、飞行管以及离子源均为经典线性飞行时间质谱仪组分。相比于常规使用的质谱仪,其优势在于有着不会受到限制的质量范围,较高的离子流通率,以及简单的结构。


在20世纪40年代,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分辨率因为受到仪器设计和电子技术的限制仅有大约100.50年代,空间聚焦和延时聚焦(timelag focus)离子源被Wiley和Malarin设计出来,分辨率得到提高,达到了几百。


70年代,离子反射镜被Mamyfin和Karataev设计了出来,使离子能量分散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飞行时间质谱仪达到了高分辨仪器的行列。


80年代末,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被Kams和Hillenkamp发现了,使分析生物大分子的重大突破得以实现,使之变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90年代,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进一步运用的延时聚焦技术,商售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分辨率已经超过了1万,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21世纪,相继问世了如电喷雾离子源、辉光放电离子源、气质联用、液质联用和毛细管电泳联用等各类功能飞行时间质谱仪,从而使常规四极或磁式质谱仪的主要功能具备了。飞行时间质谱仪如今已经被当作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性能质谱仪器。


下一条:返回列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