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大分子研究维修维保基础
生物体细胞内存在的多糖、核酸、以及蛋白质等大分子,即是生物大分子。每个生物大分子分子量从几万到几百万,内包括原子几千到几十万个。生物大分子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然而却有着较为简单的基本的结构。
氨基酸分子通过一定的顺序排列成的长链,即是蛋白质分子,大部分生命物质以氨基酸分子为组成材料。有数十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均属于蛋白质,对于生物体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不可或缺。
研究历史
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当建立了细胞学说的时候,蛋白质的研究就已经有人开始了。
在1836年,蛋白质开始正式命名。在当时,这类化合物使用“蛋白质”来命名由正在研究鸡蛋蛋白类化合物的荷兰化学家穆尔德(G.J.Mulder)以及的瑞典化学家柏尔采留斯(J.Berzelius)提出,并且将它作为了生命系统中Z重要的物质。
到19世纪初,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已经有12种氨基酸被发现了。
19世纪末,蛋白质的结构就开始被有机化学家们探讨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相连接而形成蛋白质的论点由德国有机化学家费舍尔(E.Fischer)与别人合作共同提出。
1907年,一个由15个甘氨酸和3个亮氨酸组成的18个肽的长链又被费舍尔合成了,与此同时,羊毛、头发等蛋白的结构被英国晶体分析学派中的贝尔纳(J.D.Bernal)和阿斯特伯理(W.T.Astbury)等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分析,它们的折叠卷曲纤维状物质被证明了。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是肌肉、血液、毛发等的主要成份,有多方面的功能也被科学家们搞清楚了。
研究困难
在两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中,人们不断地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因为生物大分子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温度、酸、碱也容易对其产生影响进而是其变性,研究工作困难重重。
20世纪末以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提取、性质、化学组成和初步的结构分析等为主要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