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的选购指南维修维保基础
CT机一直广泛应用在医院的各项检查之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医生能够借鉴其检查结果准确定性患者的疾病,从而及时ZL,取得较好的治LX果,对患者来说CT机是十分重要的检查仪器。
CT机的档次及选购策略
在购买CT机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档次的选择。即使是同一档次的设备,由于其技术和功能不一样,也有较大的差别,需对产品做充分的调研。选购时,YL单位还应综合本单位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以及周边YL单位的师资力量和设备状态,并考虑到该设备的维护费用和当地的经济状况,合理购置CT机。
卫生部对CT机的档次分型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将CT机划分如下:
1、临床实用型CT机:16排及以下;
2、临床科研型CT机:64排及以下;
3、科学研究型CT机:128排及以上、双源CT和能谱成像CT。
临床实用型CT机选购
临床实用型的16排螺旋CT机可实现各向同性的图像采集,超薄切面和微体素采集,能够产生多达数百层的横断面图像,图像后处理软件也较为丰富,能够基本满足普通的临床需求,如平扫、增强及外周血管成像等。
CT日工作量在20~60人次的单位,如无特殊需求的ZD专科,可考虑购置配备相应配置(相应的后处理功能软件:3D、MIP、MPR、图像叠加复合功能及仿真腔镜功能等)的16排螺旋CT机。
由于目前主流厂家16排CT机的技术比较成熟,在选择产品型号时对产品本身的考虑比较少,除考察机架转速、球管的热容量和使用寿命等Z主要的参数外,更多的是考虑CT机售后服务、品牌和价格,及该机型在其他医院的应用情况,机器配件的供应及价格,机器的维修和运营成本等。
临床科研型CT机选购
临床研究型指的是64排层面的CT机。CT日工作量在60人次以上的YL单位或规划内ZD专科建设有心胸外科、神经内外科,可以考虑购置64排螺旋CT机,并配备当前所有的后处理功能软件,如心脏CT成像、肺、脑灌注成像等。根据探测器技术及影像链的不同,临床科研型CT机又分为临床科研先进型和临床科研实用型两档。
临床科研实用型CT机采用的是传统探测器,在这档CT机中,主张采用大球管和高压发生器,在采购过程中ZD关注的是球管热容量的大小和高压发生器的功率。64排区别于16排Zda的功能就是心脏成像,所以64排CT机的心脏成像时间分辨率就尤为重要。实践表明,64排CT机做心脏必须要控制心率,Z好在65次/分以下,控制的方法为病人在扫描之前口服倍他乐克或硝酸甘油,也有医院让病人吸氧以控制心率。
临床科研先进型CT机是基于探测器而言的,是指在这档CT中采用不同于与传统CT的探测器。这类CT机的共同点都是加快探测器的传输速度,降低电子噪音,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噪音和降低剂量。在这类CT机采购中需ZD关注的是探测器芯片化和模块化的程度、噪音指数、采样率和剂量。在关注剂量时,除了探测器本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低剂量的迭代技术,具体见前文所述。对于比较关注剂量和有一定科研要求的医院,先进型的64排CT机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64排CT机的采购过程中还会遇到能量功能是否需要的问题。能量成像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诊断方法,希望通过CT分析出病灶的性质,比如肿瘤良恶性的判定,通风结石的成分分析等,实际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能量成像的理论基础是必须要有同时同源同向的高低两组射线,而目前并没有设备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其临床应用也只是一种模仿性质,实际临床应用较少。总体而言,能量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方法,但仍需要完善。
科学研究型CT机选购
科学研究型是指后64排CT机,从技术特点上可以看出,这类CT机的主要特点是转速加快,探测器加宽,主要目的为实现无限制的心脏成像。这类CT机适合大型的三甲医院,对科研有比较高的要求和对心脏成像的速度和诊断准确度期望较大的医院可以考虑选购,但这类设备价格昂贵,需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和财务状况。
CT机参数选购
在CT机采购中还有一些所有机型要关注的参数,如孔径、机架倾角、探测器数目、滑环类型、机架倾斜扫描、冷却方式、Z薄探测器宽度、探测器长轴宽度、探测器光子转换效率。
扫描床系统CT机要评价的项目是扫描床Zda承重、扫描床水平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移动高度、垂直升降范围。
CT机高压发生器主要评价发生器功率、球管热容量、管电压、管电流范围、球管大小焦点、球管保用圈次数、采样率、数据信号传输方式、Zda扫描时间。
CT机操作台主要评价主频、内存大小、原始数据图像硬盘容量、图像存储量、DICOM接口、显示器等。
CT机高级独立工作站主要评价其内存、硬盘大小、图像存储量、CPU主频、工作站与其它影像设备(CT、DSA、MR、CR)共享功能、DICOM接口、图像从操作台到工作站的传输速度、后处理的处理速度和便捷性等。
在购买CT机时还需考虑的是设备的流程控制问题。随着螺旋CT机转速的加快,每个患者的检查时间主要不是消耗在扫描本身上,而是在扫描前的准备和扫描后的处理上,如位置的摆放、扫描程序的设定和修正、患者屏息的训练、扫描完毕后的照相等。单纯扫描时间在整个检查时间中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