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的使用说明维修维保基础
CT机是复杂、精密的YL设备,机器在长期的运转中会出现磨损、消耗和性能减退等,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只有正确使用CT机,才能有效地保证图像质量和延长CT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T机成像方法
CT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CT机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经过图象重建构成CT图像。
CT机的主要结构:
①CT机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用来收集信息。②CT机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CT机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CT机使用方法
1、扫描前准备工作:
①开机:按下CT机主机控制柜上的开/关按钮。
②自检:主机进入开机自检过程,约3-5分钟。
③预热:自检完毕,主显示屏自动出现预热界面,预热曝光按钮亮。按下曝光按钮进入预热过程,约3分钟,此时不要做其他操作。预热完毕。
④检查CT机硬盘可用空间,删除一些较早期的图像。硬盘总容量约70GB,当可用空间小于50%时,将影响系统运行速度。
2、资料录入:
①审读会诊单,了解病人一般资料和检查目的。
②病人资料录入,包括:住院号或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检查时间、扫描方法等。
3、摆放病人体位:
根据检查目的,选择仰卧/俯卧、头先进/脚先进,升高检查床到一定高度后送入CT机扫描孔中,同时根据要求给病人摆好体位。
4、选择扫描序列:
点击电脑桌面人体模拟图的相应部位,会出现可供选择的预设扫描序列根据会诊单上的检查目的,选取合适的扫描序列后点击进入。检查序列参数是否与病人体位、检查目的相符合,若不符则进行修改。
5、扫描:
①定位片扫描:以上步骤完成后,CT机进行曝光前的一系列准备,约15-20秒内曝光预备按钮亮,按下,接着曝光开始按钮亮,再次按下,CT机开始扫描获得定位片图像。
②确定扫描范围:在定位片上调节扫描框的各个边界使与检查目的相符合,选取合适的KV、MAS、FOV、层厚、层间隔、滤过函数、HP、窗值等参数。
③普通扫描:进入扫描开始前的准备,约15-20秒。曝光预备按钮亮,按下曝光开始按钮,曝光,获得平扫图像。
④增强扫描:首先点击相应部位的增强扫描序列,进入后设定扫描范围、延迟时间和增强标记后准备扫描。其次设定造影剂流速、剂量后开始注射造影剂,经一定延迟时间后启动扫描。
6、关机:
全天工作完成后,依次点击主菜单执行关机程序。待主、副台显示屏均出现关机界面时,按下控制柜上的开/关按钮,关闭CT机。
CT机的使用环境
1、CT机对机房的环境要求
为了确保CT机得出数据的正确性,机房要求无周边振动,无噪音、无电磁波的干扰,空气净化度好等。灰尘和污物往往具有吸湿性和导电性,大量蓄积在设备内部或者元器件表面,会导致绝缘性能变差,从而可能出现漏电、短路、元器件参数改变的现象,并会阻碍设备和器件的散热,使元件因为过热而损坏。建议根据CT机的使用情况定期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处理,对电路板进行除尘,更换防尘滤网等。
2、设备部件之间的位置确定
机房安装时需要考虑CT机组件尺寸的大小,CT机的载荷需求及设备的耐摩擦、耐压、防火、防尘、抗静电等性能,应避免周围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输入。电缆安装时,安装在提前挖好的暗沟,避免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果电缆的线路过长,不应直接铺设,需采用波形铺设,并需注意光纤的易断性。
3、机房内部安全紧急设施的安装
某些控制室与扫描室需要设置断电紧急的开关,此外还要做好标注,方便工作人员在需要断电的时候及时找到,减少意外的发生。安装紧急开关的位置需根据使用者的状况,一般情况下,紧急开关安装在距离地面1.5m左右。在控制室和扫描室中应当设置多个插座,位置离地面0.4m,另外需装一个漏电保护装置。
4、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
CT机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特别是对机房的要求有严格的规定:温度要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35~70%左右,但不超过70%为宜。湿度过小,会导致某些材料及结构的几何变形和性能变化。湿度过高,空气中的水份因达零界温度而凝结并附着于电气元件上,导致电气性能改变,一旦CT机表面因长期受潮而生锈会降低精密度,甚至引起X线高压放电或击穿。
5、机房电源的要求
CT机的电源用专线,专用变压器,避免与电源电压变化大的负载共用,以防止停电给机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CT机供电电压不稳定导致计算机工作不正常,机器运行不稳定,则导致X射线不稳定,Z终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另外CT机的保护系统较多,所以电源电压的忽高忽低都会使CT机一直处在保护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CT机的电源电压通常波动指数在10%以内,输出输入的频率在50Hz±5Hz以内,同时必须单独设埋接地线,使接地电阻值在4Ω以下。